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教学管理
  • 教学管理制度
  • 教学成果
  • 教学资源、教师论坛展示
  • 您当前位置: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 - 教学管理 - 教学资源、教师论坛展示

    高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之共性——英语组 安晶

    时间:2015年06月03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第八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反思
                                                            英语组 安晶
        2012年11月24日,我在我校崔老师的陪同下赴武汉, 与来自于全国2000多名高中英语教师、省市教研员、英语学术界专家参加了第八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并有幸与来自于其他16个省市的高中英语教师在华中师范大学佑铭体育馆进行了现场授课。这次活动不仅促进了全国各地高中英语教学的对比交流,而且专家学者精彩到位的课例点评也给具体的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反思这次研讨会,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 教材版本的多样性与整合的灵活性  
       此次参赛选手来自不同省份,所选用的教材也不拘一格,有人教版、牛津上海、牛津江苏、北师大版、还有一部分非教材篇目。但无论是哪种教材,参赛者都根据实际需要,量体裁衣,对教材进行了“增加、删除、修改、调换”等灵活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灵活地整合课程资源。来自浙江省的吴超玲老师,从《心灵鸡汤》中选了一篇散文 My Father’s Hands(父亲的手) 作为文本,尝试了英语课本中少有的文体—散文,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挖掘了文本的深层涵义,提炼了文本的情感主题,给全体参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与评价的多元性  
        在观摩英语课堂中,参赛老师利用多样性的活动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广泛的参与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讨论、辩论、设计、面试、表演等活动,充分给学生创设了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机会。此外,新课程倡导的多元性评价在一些参赛者的课堂中也得到了实现。湖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陈兵老师在写作板块让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自我改进的方式,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训练学生思维
       首先,新课程理念下的teaching与learning 不是同一件事。真正的理解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自己知识建构了多少。因此,教师从设计到输出都应做到把学生放在心中,给他们充分内化知识的时间。 纵观整个观摩研讨会,我感觉一个真正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师准确,优美的语音、语调固然必不可少,但时刻不忘以学生为主体的精心设计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归根到底,好的课堂,出彩要靠学生,成功更要靠学生。此外,教师在考虑学生接受度的同时也应合理考虑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注重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在这一点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郑颖老师通过呈现与课文相互对立的观点让学生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问题,从而达到了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四、正确处理语料、语境、语用三者关系  
        新课程理论下的教学应是以交际为目的,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而能用。教师应带学生走进课本,在课本中站起来,再走出课本,对文章的理解不应止步于对文意的理解。通过语料、语境给语用创造情境,为语用提供词汇与语言支持,而在语用的过程中实现对文章语言信息的充分内化。在这点上,来自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的吴萍老师组织学生小组设计剪纸来代表武汉这一活动,为前期语言输入即定语从句讲解提供了语用输出的机会。此外,来自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宋梅老师,让学生自制个性艺术博物馆的宣传小册,学以致用。
        这次课堂观摩研讨会规模盛大,听课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尽管天气寒冷,冻僵了胳膊和腿脚,但会场内井然有序,每位老师聚精会神地听、认真记笔记,学习他人经验。而我这颗澎湃激动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这些课深深地震撼着我的所有感官,使我来无暇去看华中师范大学旁边美丽的武汉大学,无暇去游东湖去登黄鹤楼,因为,这十几节课足够给我记忆中的武汉留下美好的回味。
        在这次教学观摩研讨会中,我有幸作为吉林省的教师代表,进行现场授课。现将我授课的内容呈现如下。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高中英语人教新课标英语选修六,第二单元。话题为“诗歌欣赏写作课”。 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作品,是民族语言的精髓, 是语言艺术的精华,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在本单元的Reading 主课文中,分别介绍了五种英文诗歌类型。但学生学后,总有一种意犹未尽,浅尝辄止的感觉。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趁热打铁,给学生补充一些英文诗歌素材,引领学生继续品味英文诗歌的美,并鼓励其创作出简单的英文诗是完全可行的。因此, 我打破常规,在主课文学习后补充了这节“诗歌欣赏写作课”。本节课是在完成单元主课文基础上的扩充式教学,尝试了以教材为支点,运用多种形式,多方面展开的教学模式。
    本节课共分四个教学步骤。
    一、     Lead-in 导入部分
    因为是借班上課,师生之间互不了解,加之学生不熟悉你的英语,交流起来一定会有一些障碍。因此在导入部分与学生进行师生互动是非常关键的。师生互动交流后,复习上节诗歌阅读课的相关知识,目的是做好两节课的衔接。并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     Appreciating  诗歌欣赏
        诗歌作为文学性最强的语言形式,它的美学特质不言而喻。因此,诗歌的欣赏其实就是审美享受的过程。但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言堂地介绍诗人生平,分析诗歌语言,讲解诗歌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注定不高,何谈感悟诗歌的美?因此要想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则需要针对具体诗歌的审美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趣,体会诗歌的美感。在这个环节中, 我给学生呈现了五首风格和主题皆不相同的英文诗歌, 并且欣赏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第一首是一支脍炙人口的圣诞歌曲, Jungle Bell, 歌曲本身节奏欢快, 韵律十足, 引人入胜。其实这首歌曲本身就是诗歌。当时恰逢圣诞节前夕,用带有圣诞旋律的歌曲拉开诗歌欣赏的大幕,让学生体会到英文诗歌语言的意境美、节奏美,真可谓事半功倍。第二首是英国文学史上最短的诗歌,诗歌本身只有三个小词“O, Wet, Pet”。但这个三个小词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向我们惟妙惟肖地展示出了一副可爱的小鱼画卷。这就是文字的力量!第三首谈论的是吃与健康的关系。字体由小到大,文字的走势由低向高,与图片中的彩虹桥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加之学生由低到高声调的朗读不仅给这首诗增添了极大的乐趣,而且还将其推向了极致。第四首的主题是Remember (牢记),牢记什么呢?原来是由好,到较好,再到最好的过程。文字简单,但道理深刻。使诗歌本身与文字达到了完美的结合。第五首是欣赏的高潮。这首诗是由英国女诗人布朗宁创作的十四行诗 How do I love thee. 这是英文诗中的经典。如何演绎它的经典?如何让学生对这首诗一见钟情?同时也为欣赏环节来个胜利的收场,为此我想了很久。诗歌朗诵前,我与学生分享了我与这首诗的情结,之后在班得瑞《童年的记忆》背景音乐下动情的朗诵,学生和现场观众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踏入了诗歌营造出的亦真亦幻的情境,读毕,大幕留白,给人以更多的遐想。紧接着是一片热烈的掌声,将课堂推向了高潮,教学目的也自然达成。回想当时在欣赏环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除了精心营造的课堂氛围,ppt使用恰到好处,英文诗歌的选择适当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诗歌的欣赏方式。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英文诗歌的欣赏呢?
        我认为,作为基础教学中的英语诗歌欣赏, 应该有别于大学专业文学课的要求, 不必面面俱到。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与鉴赏, 欣赏的重点可放在对诗歌本身的解读。 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目标语的兴趣 ,感受英文诗歌的美,并为专业课的诗歌欣赏打下基础。此外,所选取的诗歌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且必须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Writing  诗歌写作
        具体来说,是英文五行诗的写作。顾名思义,五行诗必须有五行,并且每行的字数,词性,功能都有要求。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五行诗,并运用所学,自己创作简单的五行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攻破这一点,我设计了3个教学环节,分别是观察与分析五行诗的写作特点;指导性写作和创作性写作。这三个环节,由易到难排列,思路上连贯,功能上衔接。 
    1. 首先,观察并分析五行诗(Cinquain)的写作特点。 这里我提供给学生分析的两首五行诗,话题都很简单,并贴近学生生活。第一首题目“Students”,是我现在所教班级 - 高三文科小班集体创作的结晶。第二首题目为“Teachers”,是我自己创作的。学生读后我会告诉他们,这两首诗不能称其为做五行诗的经典,但却共同遵循了一个原则:即形式服务于主题。同时我还激励学生,希望他们能写出比这更好的五行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顺利地完成了该诗歌特点的总结、归纳。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 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 其目的是落实并巩固五行诗的结构形式,是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并为下一步的自由写作奠定结构。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我与学生共同完成题目为“金钱”的五行诗。首先,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五行诗格式,填充词汇,然后逐行进行写作。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必要,是进行下一步创作性写作的前提保障。
    3. 最后,创作性写作(Creative Writing)经过上一步的操练,学生对五行诗的结构形式有了更熟练的掌握。为了巩固新知,使学生真正做到学而能用,这个环节中学生分别完成看图写诗和听音乐写诗两个子任务。首先是看图写诗,学生在3-4分钟内都可以写出来。为了换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听音乐写诗,音乐的想象空间很大。但为了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我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干扰,只用几句简洁的指导性语言布下任务,甚至去除了幻灯片上的任何图案。最后的效果是呼之欲出的,每组学生都展示出了他们集体智慧下一首首精美的五行诗,把整个课堂推向了另一个高潮。这些都是武汉中学学生小组的作品,个个精彩。由此可见,只要方法得当,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无限的。
    四、Conclusion and Assignment 总结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抒发对英语诗歌的感受。有了上面的情感铺垫,学生在完成此任务时,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老师评价的最后一个字脱口的时候,铃声正好敲响,一切完美无缺,全场掌声雷动。
    本课在探索知识整合的教学中有以下一些尝试。
    1.  从结构上分析,本节课层层铺垫,步步推进。从一行到多行,最后推到五行诗的欣赏,再到五行诗的写作,从指导性写作到自由创作,最后上升到对英语诗歌兴趣的培养。整个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结合。
    2.  另外,本节课选题创新,挑战传统。以教材为支点,但不被教材所束缚,对教材进行大胆革新和再创造的同时,却始终贯彻教材的宗旨:理解,欣赏,运用和再创造。在上课之初,很多学者都认为我的选题太大胆,我也有很大的顾虑。但从最后上课的效果看,很成功,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好评。因此,我认为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3.  最后,本节课从始至终以学生为中心,始终坚持学生主体课堂,纵观整节课,学生思考、表达、创作的机会多了,简洁有效的课堂引导语,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诗歌创作的热情。
        总之,本课是一种新的尝试。教无定法,我相信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敢于改变,敢于挑战,将会对英语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