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教学管理
  • 教学管理制度
  • 教学成果
  • 教学资源、教师论坛展示
  • 您当前位置: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 - 教学管理 - 教学资源、教师论坛展示

    浅谈教师批评的有效性——督导师培 吕恩民

    时间:2015年06月03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督导师培 吕恩民
        批评是教师教育活动中与表扬方式相辅相成的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而现实中,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常常效果不佳,频陷困境。如何摆脱困境,实现批评的有效性、达成度与教师主观预期目标相一致呢?必须讲究批评教育方式方法和技巧。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当今教育舆论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少批评少惩戒,认为批评只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上进和改正缺点的动力;加之学生的叛逆性愈来愈强,学生在受到批评后,或与教师抵触、或殴打教师、或离家出走、或寻短见,时常见诸各种媒体,使得教师对批评惩处手段的使用越来越忌惮,以致在教育学生中几乎放弃。
        但是,教育不能没有“批评”和“惩戒”,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如果不曾受到批评,就不会形成抵抗困难、挫折和失败的免疫力,将来也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所以,学生时代,有了缺点或错误,就要正确地面对,虚心接受批评教育和惩戒,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进行反思和借鉴,以便避免类似错误的不断发生。那么,怎样的批评教育与惩戒方式才具有“励志”性、才是有效的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含有技巧的问题。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使其终生受益,将其引向成功;相反,伤人自尊心的、令人消沉的讥讽、嘲笑、挖苦式的批评,会让一个人精神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诚然,面对有缺点的学生,怒其不争的心是好的,却也应当审视检讨自己的批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励志”性,是否能催人向上,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立志成才。
        苏霍姆林斯基说:“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 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其实,我们可以让批评变得悦耳动听,让惩戒美丽动人,使它具有一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而不是让学生在经过批评惩戒之后,变得颓废起来。
        教师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一要坚持“心理互换”的原则。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换心理位置,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对犯错误的同学实施批评惩戒时,要求自己从教育者的位置上走下来,站到学生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这样批评的内容和方法就有了针对性,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同时,不能仅从“好心”出发,还要站在学困生的位置上去找寻问题发生的原因,想好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同这些学生一起来查原因、想办法,这样,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就靠近了,不但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而且在感情上与学生也更亲近了,更容易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口,既治标又治本。
        二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困生来说,自尊心有着促人悔过、励人自新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评中不是去窒息他们自尊的火花,而是去重新点燃他们自尊的烈焰,这往往就是批评有效的秘诀。学困生大多有着强烈的维护人格尊严的意识,但他们又常常用自己的双手打碎这残存的自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批评不应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或雪上加霜,而应是维护他们的自尊,是雪中送炭,这样就会促进学困生自己去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三要分析犯错误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选择不同的批评方式,进行有的放矢的批评教育:如对爱虚荣和自尊心较强的学生不可过分批评,批评时要注意方式,体罚或恶语批评都会挫伤其自尊心;对有自卑感和颓唐消极的学生,也不要过于严厉斥责,更不能忽视不管,而应通过辅之以表扬或暗示的方法,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使其增强信心;对于胆小懦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开导,给予更多的关心鼓励,不能简单急躁;即使是具有同一性格特征的学生,也要从一个具体的错误来分析,是有意还是无意,是偶然表现不好还是一贯表现不好,当时的情绪状态如何,发生错误的情境怎样,等等。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找到批评的最佳切入口,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才能使学生主动的接受批评,并向自我批评的方向转化,只有这样,“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才能进入到最完美的境界,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果。
        四是批评惩戒过后还要多关心学生。这应该是教师常用的方法。批评,是一剂苦药,有时是一剂学生不得不服的苦药,这剂苦药包含了教师诸多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心情。但这苦心并不一定能为学生体察到。怨恨、误解、抵触等消极情绪反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关注学生情绪变化,防止学生过激行为。严厉批评后要自己注意或安排其他同学关注其情绪变化情况,个别情绪不稳定的同学可能会做出逃学、破坏、报复甚至出走等过激行为。因此要关注其改正错误的情况,防止失去良机。批评的目的是促其改正错误,认为批评结束就万事大吉,还欠缺很多,所以要进行有意识的观察、指导,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注意安抚技巧,消除感情隔膜。
       五是批评惩戒失败后及时补救。学困生是不良现象和错误行为的发生主体,他们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可是批评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这是许多教师颇感头痛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教师批评同学的效果不好,也许是工作方法有问题,不妨用点灵活的方式。批评后必要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学生表明为什么要批评,为什么要这样批评,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比如让同学给老师写一封信,畅所欲言地谈自己对老师的意见,说说老师在批评你或他人时“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最不能接受的是什么?不能理解的是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老师该怎么做?”一般来讲,许多犯错误的同学是懂道理的,但懂道理与接受道理、按道理办事之间还有一段距离。缩短这段距离需要靠情感来沟通。老师的批评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真正关心、爱护学困生,把自己的一片真情通过言语和行动表露出来,让学困生感到教师的批评教育是真心诚意的,从而乐意接受批评。做到批评惩戒不留伤痕,在无痕的批评中,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理解和平等;体味到了独立人格的尊贵和教师的拳拳之心。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恰当的表扬如春风拂面,令人信心百倍。而朋友提醒式的批评则如和风细雨般荡涤心灵,叫人甘愿敞开心扉、诚心接受。”正确地运用批评这面照耀灵魂的镜子,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改正错误,当然也会让学生不会再受到犯错误后的恐惧,健康快乐地成长,和谐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