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教学管理
  • 教学管理制度
  • 教学成果
  • 教学资源、教师论坛展示
  • 您当前位置: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 - 教学管理 - 教学资源、教师论坛展示

    如何在课内外提高高中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丁宏

    时间:2015年06月03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信息技术  丁宏
    摘要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主要体现为一种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与进行创新的能力,这种能力通过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如何学习和生存体现出来。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种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最后,对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素养 课程目标 教学模式 课外活动
     
       引言:在当今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数量剧增的全球化信息环境中,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只有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才能使学生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与学习,适应21世纪竞争激烈的网络信息化社会。但是很多学生认为网络的功能就是聊天、打游戏,网络作为信息重要来源的功能往往被学生忽视。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必须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有效地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新课程十分重视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本文针对当前在这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谈一些初步思考。
     
    一、问题的思考:
        在2012年学校的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由我校学生马浩元、 赵文铭、吴彦樵、三名选手设计的《流动的磁性液体——关于磁流体的开发和利用》省一等奖,得到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这一切都源自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李文曲等几个同学看到航模小组做的飞碟在空中总是左右摇动不稳定,于是找到我,问能不能在他们科技创新小组做一个能保持飞碟在空中能很好的稳定的一组装置,我在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后帮助他们联系相关教师,在几位教师共同的指导下,由学生们自己制作出了这套完整的关于磁流体的开发和利用的一系列小发明。他们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与物理与化学相关的知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创新,设计出相关的一系列小发明,这些装置解决了一些物理中的难题,拓展了学生的眼界。这件事给我感触颇深:生活在现代信息社会这些孩子们对信息技术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我们能正确引导,培养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良好意识和信息素养的话,他们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们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二、目标的要求: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对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层面的培养。信息素养的最终体现为一种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不能够完全用语言来清晰表达的,主要通过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如何学习和生存体现出来。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学的最终目的——使学生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既然如此,教师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又如何习得这种能力呢?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从两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培养的途径:
    (一)、把课堂作为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阵地
        每周两课时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是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第一课堂,在信息课上同学们在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对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将生活与课堂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具体措施有:
    1.培养学生有效地获取和收集信息
        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查询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将收集到的信息从互联网下载到自己的资料夹,分类储存。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我指导学生在互联网上如何运用强大的搜索引擎来搜索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有一组学生在制作环保电子报刊“绿色家园”时,为了获得有关环保的“绿色知识”、“绿色行动”等方面的资料,学生只要利用到“搜狐”、“雅虎”、“网易”这些网站的搜索引擎,敲入关键字(如“环保”、“绿色家园”等)就能搜索出相关的大量的资料和信息。从互联网上搜索到相关信息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运用各种计算机手段将这些资料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分类储存。
     2.培养学生对所获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并能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和组织,并能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为了加强学生的各种信息能力,我们设置了一些研究型的课程,让学生自己选定主题(如环境保护、旅游、体育、社会现实等),用Word或Powerpoint以电子报刊、幻灯片的形式完成作业,以主题报告活动的形式与其他同学互相研究讨论。在制作主题报告过程中,学生会将搜索到的“原材料”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去粗取精,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如对文字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对图片资料进行加工美化等)。最后,学生把处理后的信息,利用Powerpoint创作出各种主题的电子报告,每份电子报、每个主题报告都蕴藏丰富的课内课外知识,学生在这种学习中也建构起自己主题学习的知识结构。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网络的形成有利于建立合作交往的群体环境,网络氛围下小组协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让他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某个问题。小组中有的学生负责收集、整理一些知识,有的学生负责将知识点整理出来,还有一些学生负责计算或编辑结果等。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协作的技能,培养了协作的意识。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小组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而对大多小组的共性问题,则组织集体讨论、交流以及教师的指导来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思考、与他人的讨论中获取知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在课堂教学外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除了课堂学习外,充分利用其它时间和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技能,增加学生实践时间,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正如苏姆霍林斯基所说:“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只要有这种深刻的体验,必将会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和探求新知识的创造精神,有了这种巨大的动力,学生信息素养将逐渐形成。
        我将爱好信息技术的同学组织在一起,按照他们的兴趣方向分成不同的小组,如信息奥赛队,科技创新小组,电脑机器人小组,电子报刊小组,动画制作小组等等。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鼓励课外小组多设计实用的作品,让学生通过完成作品来提高信息素养,并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形成和谐、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如《汽车超速报警器》、《公路铁路洼地三用自动抢修车》的小发明;《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都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设计制作的优秀作品。 我校的学生每年都在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二等奖,信息学奥赛中也多人获省一二等奖,
        信息素养是一个人获取和理解信息资源的能力,具有整体性、发展性和层次性,更具有个体性,是学习者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和领会出来的,每一个人对同一信息的理解和处理并不是一致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网络犹如一块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网络又是把双刃剑,在带来种种便利和好处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实施素质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接触网络的时间会更长,利用强硬的方法杜绝青少年上网是不可取得,也是不可能的。
        1、首先,家长和老师对待网络交友的问题应该不回避、不否定,而是通过正面教育让学生明白,习惯于网络交流方式,会降低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同学,容易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形成健全的性格。另外,网络交流方式是通过昵称之间的沟通来完成的,别人确认你存在的依据就是你的昵称。如果换一个昵称,在网络中你就是另一个全新的存在,一切从头开始。正因为如此,网络上的人往往只是其真实个性在某个方面的投影,很难完整地认识一个人。网上聊天时一定要注意进行自我保护,“防人之心不可无”。同时自身也应该注意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害人之心不可有”。各种媒体上关于网络骗局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能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警惕、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更多地意识到网络作为资源宝库的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德高才能为师。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应该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例如,当我有一次批评个别同学“上网只有聊天一件事好做吗?”时,学生问我:“老师,那你平时上网做什么?”此时我并未将之作为学生的顶撞,而是态度平和地正面回答了他的提问:“每天必做的工作是收发邮件、查看校园网信息平台上有无新消息发布和了解天气情况,另外常做的是到感兴趣的站点了解一些相关信息。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更是离不开网络,它是我最好的信息库。”既让学生对自己单一的使用方式感到惭愧,又真切体会到网络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回答显然比粗暴地批评效果好得多。还有一次,学生问及一个问题时,我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指导她在Internet上搜索答案,结果她发现相关的解答很多,内容详尽而且清楚。她高兴地说,这样的办法太好了!
        3、作为教师,应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整合方面花大力气,创设出适合本学科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中尽量多设置研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这一信息工具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辨识和思考的能力。
        例如,我在网页制作课程中就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个人站点。选好主题后,素材怎么搜集?教会学生使用GOOGLE、百度这当前最好用的搜索工具。搜集到的相关素材很多,哪些好用,哪些不好用?则要由学生判断素材与自己主题的相关程度,然后进行选择。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比以前有了显著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讲授最为基本的知识点,然后推荐一些网络教学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到相应网站进行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并引导学生在“学会学习”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当课程结束后,学生们能够通过Internet浏览到自己的页面,都有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4、与学生一起上网。
        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所以,我们不妨放下对网络的成见,权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的工具来看待,和学生一起来上网。毕竟成人的社会经验和辨识抵制能力比学生丰富,如果师长们对学生上网持的是支持但不失适当引导的态度,相信会比盲目的抵制更对学生有利。同时,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家长们来说,信息能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在与孩子一起上网的过程中,既能利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对孩子的网络行为适当加以引导,又能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我认识的一位高中生家长就是在自己儿子的引导下走入网络世界的,读高一的儿子成为他学习信息技术的“启蒙老师”。他对我说,网络并没有我以前想象的那么神秘和混乱啊,还是有很多用处的。而他儿子也为拥有这样一位“能和他一起上网吧”的老爸而自豪。作为一名教师,我多么希望能多一些这种能让孩子自豪的家长啊!
        5、教师应该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拥有更高的信息素养,从网络中发现更多积极的因素,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例如,网络游戏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新生事物,可是由于它大量占用学生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加之游戏中的暴力和色情成分,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神鸦片”。可是,一昧地反对学生接触网络游戏是没有用的,反而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为教育带来更大困难。其实,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没有什么事物是真正一无是处的。游戏也是依据现实构造的虚拟世界,游戏世界是虚拟的,但正义战胜邪恶这个道理是同现实社会一样的。在战争游戏中,参战各方的损失都惨重,我们可以以此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许多新的内容,而这些新的思想正是我们引导学生时所必需的。
        我相信,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将学生的网络活动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提高全民信息素养。当然,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了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求老师迅速提高自身信息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教育的要求。
        总之,人们已不知不觉地步入了信息时代,网络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以及网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2003.4.
    [2]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11.
    [3] 图书情报工作 国外信息素养的定义和信息素养标准研究成果概述
        陈文勇,杨晓光,2000年02期
    [4] 中小学电教 信息技术教学应具备的素养 庄立群 , 2004.10